2020年12月7日上午,我校Myron Scholes金融论坛第113讲在我校鼓楼校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协鑫楼108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侯成琪教授带来题为“影子银行、监管套利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院长俞红海教授主持。
侯成琪教授现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系主任,武汉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担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学年会理事、武汉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市场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主要从事货币理论与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和《世界经济》等国内顶级学术期刊上,多次被作为封面论文和重点论文推荐,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侯成琪教授首先介绍了影子银行的概念,影子银行广义上而言指具有信用中介功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银行通过发放贷款,不仅创造了信用,而且创造了存款货币,但是却不像商业银行那样受到严格监管。以银信合作为例,商业银行通过银信通道发放信托贷款时,因为获得信托贷款的企业将贷款存入银行,信托贷款也创造了存款货币。上述行为本质上就属于监管套利,规避了资本充足率监管、贷款投向和信贷规模限制。
由此侯教授提出,影子银行虽然时常发挥着与商业银行类似的功能,但是由于其不受监管或者仅受较少监管,风险比商业银行更大,从而给金融稳定带来了影响。
为了研究影子银行导致的监管套利及其对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侯成琪教授建立了一个包含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两类金融机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引入商业银行受监管、影子银行不受监管的非对称监管政策,分析了货币政策紧缩、企业贷款风险程度上升和严监管环境下的商业银行监管套利行为。
通过构造不能向影子银行转移资金的反事实情景,侯教授研究发现:(1)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商业银行监管套利行为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2)贷款风险程度上升冲击下,商业银行通过通道业务向影子银行转移资金的行为放大了金融中介活动,引起相较于反事实情景下,高风险贷款投放的上升;(3)监管趋紧冲击下,商业银行通过持有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债权来减少风险贷款的资本占用,从而达到监管要求。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侯成琪教授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影子银行同商业银行一样发挥着信用中介功能,对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要避免以金融创新为名为监管套利留有真空地带。(2)广义逆周期政策意味着经济下行时,不仅要基于商业银行信贷情况,也要根据影子银行信贷情况,适当放松资本要求,达到提振经济的目的。所以,政策当局在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时,应当结合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宏观调控政策。(3)当通道业务和同业业务套利被管制之后,未来可能会存在新的监管套利形式,政策当局应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考虑所有类型的金融活动,动态发展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必要时,可通过与货币政策协调实现金融稳定目标。
最后,侯成琪教授就影子银行监管发展等问题和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就如何进行宏观审慎监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我院瞿慧副教授、杨学伟副教授、王国俊副教授、赵雪舟老师、陈明老师等参与了本次讲座。
图文:林乐凡 雷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