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下午,我校Myron Scholes金融论坛第117讲在我校鼓楼校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协鑫楼108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胡海峰教授带来题为“不确定性、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投资决策——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文本大数据的经验证据”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院长俞红海教授主持。
胡海峰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学科建设和评估咨询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有比较金融制度、公司融资理论与政策等。近年来,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胡海峰教授首先介绍了世界现在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方格局的对比在发生变化,冲突也越来越多。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将面对更为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正经受着严峻考验。中国需要增强在不确定性冲击下的经济信心和韧性,而其着力点应落实在微观的企业层面。
企业为规避不确定性冲击所做出的策略调整,背后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保障。
胡海峰教授由此引入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理论(ICM):在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内部,管理者都必须在不同的项目中分配资金,并非所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都能获得投资机会。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能够帮助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在较短时间内做出迅速有效的调整,有效地配置资本,保障企业更及时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数据上,无法观测到企业在不同项目间具体的资金调整情况。因此,胡海峰教授通过在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的资金配置变化情况,来捕捉企业投资决策的变动,从而给出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证据。
胡海峰教授借助WinGo财经文本数据平台进行企业不确定性感知指标(CRUI)的构建。基于Word Embedding神经网络语言模型,通过计算向量相似度获得“不确定性”的前5个相似词:“变数”、“不稳定性”、“波动性”、“不明朗”和“不可控”,再加上“不确定”和“不确定性”得到共7关键词,并进行词频分析,由年报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比年报总词数得到CRUI。
基于CRUI,胡海峰教授关注不确定性下企业投资策略的调整和变化,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随着企业不确定性的提升,企业融投资比重显著下降,而现今持有和资本性支出比重显著增大,证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有助于优化资金配置策略;(2)在融资约束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的样本组内,企业出现更为明显的投资策略调整,表明在融资状况恶化的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会更具活力和效率;(3)在不确定性的冲击下,现金储备、资本性支出占比较高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盈利水平、更大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实现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为在后疫情时代,不断强化企业积极应对和化解不确定性冲击的能力,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胡海峰教授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对企业而言,应着力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结构,强化内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内部资金在各个部门间的配置效率,更好服务于实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 对企业而言,还应强化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和领导能力。管理层应当客观、准确评估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及时采取适宜的调整策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更好地规避流动性风险。(3)对政府而言:通过采取较为适度、柔性的政策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能够避免微观经济主体的非理性预期和过度反应。在尊重市场运作规律的基础上,给予企业足够的调整空间和耐心,充分发挥企业内外部资本市场在资金流动和配置方面的关键作用。
最后,胡海峰教授和现场师生就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以及企业不确定性指标的度量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工管管理学院杨学伟副教授,方立兵副教授,陈明老师等参加了本次讲座。
文编:林乐凡
图片:雷欣南